使君子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学中药middot懂中药千年之松 [复制链接]

1#

茯苓为多孔菌科

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

是生长在地里的一种菌类物质

抱着松树根生长

多于7-9月份采挖

挖出后除去泥沙,堆置“发汗”后,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“发汗”,反复数次至现皱纹、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,阴干,称为“茯苓个”。

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,阴干,分别称为“茯苓块”和“茯苓片”。

草堂归来背烟云,

*绶垂腰可奈何。

因汝华阳寻药物,

碧松之下茯苓多。

李商隐的这首诗

即道出了茯苓的出生之谜

「四时神药」茯苓

两大特性

古人先辈医家多把茯苓由表及里做区分,依次是:黑色的茯苓皮,淡红色的赤茯苓,白色的白茯苓,奶白色的茯神。

通常我们所说的茯苓是指白茯苓,为药食同源。

之所以称茯苓为“四时神药”,主要是由于它的作用广泛。不分四季与各种药物配伍,不管寒、温、风、湿诸疾,都能发挥其独特作用。

?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到:

“茯苓味甘平,主胸邪逆气,忧恚,惊邪恐悸,心下结痛,寒热,烦满,咳逆,口焦舌干,利小便。久服安*、养神、不饥、延年。”

这里面就主要提到了茯苓的两个作用,一是祛湿,二是安神。

茯苓利水祛湿而不伤身,常用于小便不利、水肿、痰湿水饮等病证。类似的方子比如五苓散、参苓白术散、四君子汤等,都配伍有茯苓,主要就是取茯苓的祛湿之功。

茯苓还有宁心安神的作用,常与人参、远志、酸枣仁等一起配伍。类似的方子比如归脾丸、酸枣仁汤,里头都配有茯苓或者茯神。

茯苓味甘、淡,性平;归心、肺、脾、肾经。

用法用量

用量10-15克,内服或入丸、散。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。用于水肿尿少,痰饮眩悸,脾虚食少,便溏泄泻,心神不安,惊悸失眠。

茯苓不同部位的区别

?茯苓皮:为茯苓菌核的外皮。茯苓皮走表,长于利肌表之水肿。

?赤茯苓:为茯苓干燥菌核近外皮部的淡红色部分。

?白茯苓:为茯苓干燥菌核内部白色致密的部分。为药材茯苓块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。

?白茯苓与赤茯苓的作用区别:

白茯苓与赤茯苓相比,白茯苓偏入气分,偏补,赤茯苓偏入血分,偏利。

两者均具有利水渗湿的作用,但白茯苓还具有健脾的作用,而赤茯苓更具轻利湿热作用。

可以说,补脾益心白茯苓优于赤茯苓;利水湿赤茯苓胜于白茯苓。

?茯神:为茯苓菌核中间带有松根的部分。茯苓与茯神均有宁心安神的作用,区别在于茯苓还具有健脾利水的作用。

茯苓与猪苓

猪苓是与茯苓相接近的植物,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,多抱着枫、桦、榆、柳及山毛榉等树的根际生长。

猪苓与茯苓二药都擅长利水渗湿,但猪苓淡重于甘,主入肾与膀胱经,其利水作用强于茯苓强,但无补脾益中之效;茯苓则利中有补,能补脾益心。茯苓、猪苓与泽泻被称为:治水三宝。

茯苓与土茯苓

很多人会以为土茯苓是茯苓的一种,或者总是想当然以为土茯苓和茯苓有某些关系。其实土茯苓与茯苓除了名字相似外,两者是没有关系的。

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攀援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。饮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,边缘不整齐,切面*白色或红棕色。

土茯苓和茯苓功能主治上有所区别,二者均有利湿的作用,但茯苓偏于健脾,土茯苓长于解*。这两种中药材都常被用于食疗保健。

茯苓的食用方法

茯苓常和白术、人参、*参配伍。平时自己也可自制茯苓粥,用10g茯苓、2g*参捣碎以后,放到米粥里一起熬。

需注意的是茯苓不适宜天天服用,要有水湿表现,食用才有益身心。

点击图片即可购买

▽▽▽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